硕博课堂:全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请选择
课程 新闻

02989390760

硕博课堂:全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入学须知
同学

第一条关于申硕流程: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包含课程考核和论文撰写与答辩两个阶段,分阶段缴纳学费。 (1)课程考核阶段:申请人自资格审查合格之日起,须在规定年限之内修完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合格,并通过外国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申请人必须在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后向学校提出学位论文申请,申请人通过考试后,应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进入论文阶段的,学员自己一力承担。并根据学院论文阶段工作安排,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论文撰写、评审、预答辩、答辩等工作。

第二条关于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按学校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应修课程为准,学位课程的考查方式按照学校要求,具体以实际结课课程为准。申请人按照课程设置上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关于全国统考: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在每年的5月底,申请人可根据自己所申请专业,于3月份在网上进行全国统考报名,报考科目为“专业综合”+“外国语”,学科综合和外国语的总分均为100分,60分合格,报考费用自理。

第四条关于论文:

申请人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全国统考合格证后一年半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硕士学位后的半年内完成。研究生院组织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合格的学员可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第五条关于退学:

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途中止课程考核或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学习,须由本人向所属院、系、室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所缴纳费用不退。

第六条各自职责:

学校协助申请人办理报考、课程学习、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工作。申请人需准确、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告知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加学习和考试。申请人应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如因申请人过失导致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等造成的损失或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申请人应确保通讯顺畅,如变更手机号码应及时通知学校有关管理人员(班主任),如因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告知申请人参加学习、报考、考试等造成损失学校将不负任何责任,建议申请人在读期间不要变更联系方式。

第七条关于政策:

如因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变化,学校会及时下发通知,办学单位不予任何补偿,报名时学校工作人员口头表达如与招生简章、报读须知、报读流程不一致时请及时联系。

本人已详细阅读并知悉以上所述内容,并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人承诺提交的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如伪造所提交的资料或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课程筛选
学科分类
全部 工商管理 机械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神经病学 外科学 内科学 麻醉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矿业工程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管理科学与工程 应用经济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药理学 儿科 医学检验 护理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预录取 公共管理 车辆工程 管理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240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402 体育学 行政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 应用心理学 预录取 工商管理 艺术学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临床医学 工商管理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工商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学 心理学 药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融学 统计学 会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美术学 土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兵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土木工程 应用经济学 教育学 会计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工商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 同等学力 管理类联考 法学 统计学 教育学原理 信息与通信工程240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302(2) 管理学 法学
授课语言
全部 日语 中文 英语
共计 332 个相关课程
中级管理学
杜鹏翾
开课时间 : 2024年03月01日 - 2024年04月28日
企业管理专业指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的企业管理这个学业门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又称企业管理引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现开设的15类专业学位中的一种,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的学员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企业管理人才。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三年。本专业开设课堂理论教学24科,总学时1530学时,其中基础510学时,占33.3%;专业基础课500学时,占32.7%;专业课520学时,占34.0%。教学活动总周数124周,其中理论教学115周,占88%,实践教学13周,占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8.8:1。
已结束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要涵盖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文学作品以及相关背景知识。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当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会深入探讨近代文学运动、抗战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文化大革命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和作品。学生将接触到鲁迅、老舍、丁玲、钱钟书、沈从文、余华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并研究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以及它们对社会历史的反映。 此外,课程还会探讨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并研究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以及不同流派和群体。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学生将能够理解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反响。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可能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读者反应教学法和阅读笔记法等。这些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自发、自主的阅读体验过程中建构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与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一门全面而深入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已结束
中国古典文献学
师海军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旨在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课程内容包括对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进行探讨,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中文各科课程的必备基础和重要方法工具。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文献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文献的数量、历史、版本、真伪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等核心课程,以及众多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如《周易》、《诗经》、《论语》、《说文解字》、《礼记》、《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其在图书馆、出版社、文化单位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总之,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学科,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献、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已结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任竞泽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是一门专注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历程、理论观点及其实践应用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历史脉络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涵盖了从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批评现象、批评家及其论著。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框架、理论观点和方法论,掌握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会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同时,课程还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在文学批评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还关注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通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批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已结束
中国古代文学
师海军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至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从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戏曲等,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风格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将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程还将结合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已结束
元明清文学专题
李永平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元明清文学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三代文学现象与文学成就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特色、发展脉络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元明清三代的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在元代文学部分,课程将深入探讨元曲、元杂剧等文学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明代文学则重点关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繁荣与创新,如明代四大奇书等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清代文学则涉及更广泛的文学现象,包括戏曲、诗文、小说等多种文学类型的演变与发展。 此外,课程还将关注元明清三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学如何反映和塑造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教学方法上,元明清文学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程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文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明清文学的知识。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