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课程通知 学校要闻 通知公告
18991235115(值班)
18991235115(值班)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入学须知
同学

第一条关于申硕流程: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包含课程考核和论文撰写与答辩两个阶段,分阶段缴纳学费。 (1)课程考核阶段:申请人自资格审查合格之日起,须在规定年限之内修完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合格,并通过外国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申请人必须在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后向学校提出学位论文申请,申请人通过考试后,应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进入论文阶段的,学员自己一力承担。并根据学院论文阶段工作安排,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论文撰写、评审、预答辩、答辩等工作。

第二条关于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按学校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应修课程为准,学位课程的考查方式按照学校要求,具体以实际结课课程为准。申请人按照课程设置上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关于全国统考: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在每年的5月底,申请人可根据自己所申请专业,于3月份在网上进行全国统考报名,报考科目为“专业综合”+“外国语”,学科综合和外国语的总分均为100分,60分合格,报考费用自理。

第四条关于论文:

申请人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全国统考合格证后一年半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硕士学位后的半年内完成。研究生院组织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合格的学员可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第五条关于退学:

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途中止课程考核或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学习,须由本人向所属院、系、室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所缴纳费用不退。

第六条各自职责:

学校协助申请人办理报考、课程学习、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工作。申请人需准确、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告知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加学习和考试。申请人应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如因申请人过失导致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等造成的损失或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申请人应确保通讯顺畅,如变更手机号码应及时通知学校有关管理人员(班主任),如因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告知申请人参加学习、报考、考试等造成损失学校将不负任何责任,建议申请人在读期间不要变更联系方式。

第七条关于政策:

如因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变化,学校会及时下发通知,办学单位不予任何补偿,报名时学校工作人员口头表达如与招生简章、报读须知、报读流程不一致时请及时联系。

本人已详细阅读并知悉以上所述内容,并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人承诺提交的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如伪造所提交的资料或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网站首页 > 长安大学 > 教师列表
教师列表
刘吉发
刘吉发,1960年9月生,陕西商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委讲师团成员、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专家。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原院长,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现任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研究员、全国文化创意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长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文化产业与管理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政治实践论》等著作20余部,部分著作被哈佛大学图书馆、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多家图书馆收藏;在《政治学研究》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西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30余项教学科研奖励;先后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陕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也受到刘云山同志来陕视察时的专题接见。
2024-04-29 15:15:35
韩言虎
韩言虎,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生博士生导师、“长安学者”人才计划青年学术骨干,长安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经管学院重点办副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具备建造师执业资格,铜川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挂职)。 研究领域和方向:聚焦于智能建造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EPC/PPP等。 教育教学:主讲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外语、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in English)等主干课程。2017年以来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第十一届“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5项,获长安大学二、三等奖各1次,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获得一等奖,长安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获得二等奖,2022-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省联合毕业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2023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保研考研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获评长安大学优秀班主任。主编教材1部,参编1部。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陕西省科协项目、西安市软科学(重点)项目、西安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优秀青年学者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CSSCI/CSCD检索20余篇,获2019年陕西省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2020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学术论文一等奖、2023年陕西高校科技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多次被政府部门采纳。兼任多个学术组织、科研机构、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委员、研究员和评审专家。担任多个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接收研究生学科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造价)、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E-mail: hyh15@chd.edu.cn 欢迎有志学子报考 共同探索未知之路。
2024-04-29 15:27:26
刘占文
刘占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办公室主任,长安大学交通信息检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交通大数据、图表征学习等方向的研究。面向新一代智能网联交通,近年来围绕非一致场景下车路协同感知与效能测试,开展了复杂动态交通环境全要素感知、车路协同群智融合感知与运动预测、智能网联高速公路与城市交叉路口数字孪生感知效能测试等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陕西省两链融合揭榜挂帅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等研究项目。相关科研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得第十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指导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申请及获得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5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录用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担任IEEE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青年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IEEE交通信息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论坛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视觉传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学报》青年编委,以及国内外知名SCI期刊IEEE TVT、IEEE TITS、IEEE IV、《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长期审稿人。
2024-04-29 15:37:46
张军
张军,1980年8月生,四川广汉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科研项目20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项。编著教材3部(“工程机械典型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中文和英文版)),获专利90余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6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国际发明1项,PCT专利4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Q1 4篇,Q2 2篇),EI 4篇。 工作经历: 2003-2008,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进行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获博士学位; 2008-2010,长安大学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中型挖掘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2018~2019年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汽车学院访学,进行深度学习研究; 2008至今,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机械电子系,主讲《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含双语)、《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工电子技术2》(留学生)、车辆电液控制技术(研究生)等课程。 研究方向: (1)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已为企业开发挖掘机、智能变幅变频压路机、桁架式桥检车、绿篱机、甘蔗收割机、飞机牵引车、越野叉车、缓速器等控制系统; (2)工程机械电传动技术,为企业开发飞机牵引车、电驱动搅拌车等系统; (3)工程机械无人驾驶技术,主要涉及飞机牵引车的无人驾驶技术; (4)基于探地雷达的路面无损检测技术。 现指导研究生13人,已毕业研究生17人。每年招收研究生4名,欢迎有志于从事控制系统研发、雷达信号分析、深度学习的同学报考。 获奖: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机械创新”“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获省级一等、二等奖等奖励11项。2018年获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5),201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10),2015年,获长安大学最满意教师;2007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项(排名4/7)。
2024-04-29 15:41:15
任帅
任帅,1982年生,山西太原人,籍贯为山西平遥,中共党员。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委员,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与网络工程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兼纪检书记,长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责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学院访问学者。2018年度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长安大学四届一次“双代会”教代会代表,长安大学本科在线教学专家咨询团成员,国际创业高级教练,陕西高等学校各专业共同体专家(物联网工程),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信评议专家,国防动员专项储备人才,陕西省公安厅网络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专家委员,《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编委会委员。中国计算级学会会员(32720M),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会员(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E656106794M),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委员会)。西安市网信专家、重庆市科技项目通信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咨询专家库的专家。2005年7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10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学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年10月至今在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任教。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学院做访问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在国内核心刊物、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检索7篇,EI检索16篇,且全部为信息安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吉林省外国专家局项目、西安市科技局项目、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研究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运输部信息化科技项目、航空工业集团项目的研究工作。
2024-04-29 16:21:00
夏晓华
夏晓华,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长安大学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工程装备智能视觉科研团队负责人,长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机器视觉与光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交通厅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中央高校基金等科技项目15项;在《Biomimetics》《Signal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Optik》《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获最佳论文奖2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2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项;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分会主席主持分会场2次,做特邀报告1次;与企业共同参加陕西省创新竞赛获一等奖1项。 教学方面,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在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毕业设计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在华为ICT大赛2021/2022-行业赛中获优胜奖1项,在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毕业设计大赛中获全国团队优秀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初赛中获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9项。 人才培养方面,指导或协助指导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余人,获长安大学优秀学位论文1篇。
2024-04-29 16:27:50
刘清涛
刘清涛,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工学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机械制造系主任、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会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通信评审人,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陕西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评审专家,CIMS、ASME、JAMT、JCLP等10余种期刊审稿人。 2006年6月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12月获得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直博)。2012年至2013年,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教师,2013年至2014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工作(借调),2015年至2022年,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教师,2022年-2023年,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访问学者。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新技术项目、中央高校双一流引导专项、西安市秦创原科技计划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10余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部总装预研项目、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等纵横项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等教改类项目10余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交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制造优化控制;2)低碳制造(绿色制造和再生制造技术);3)增材制造(曲面3D打印和多层复合材料打印)。近些年来,课题组与美国、英国、瑞典、韩国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跨学科国际合作协同创新,热烈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报考,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2024-10-30 13:46:56
李金平
博士,工程机械学院教授
2024-11-06 16:39:03
李某某